优势视角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以花都区梯面镇“无独有偶”特色项目为例
2020年7月至12月,在广州市社工行业党委、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党支部的牵头下,广州市侨颐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派出4名资深党员社工参与“党旗领航,社工同行”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行动,牵手对接花都区梯面镇社工站,协助培育当地社工人才,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一、项目背景
梯面镇的农村养老问题相对突出,特别是独居、孤寡、散居特困、纯老家庭、一老一幼以及以老养残的特殊困难老人群体较多,共有47户,是镇政府和社工站重点关注的兜底服务对象。这些困境对象普遍存在经济困难、生活困难、遇事抗逆力不强、家庭矛盾多、养老照顾压力大、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等问题。传统的帮扶模式主要是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物资支援、行动照顾等方式提供支持,临时解决他们生活、养老问题,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督导团队刚进驻时,看到社工们很尽心尽力关怀每一个困难家庭,定期探访慰问,链接微心愿资源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例如送“热水器”解决冬天洗澡难题,送“自行车”解决困难家庭孩子上学路途远的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确实给他们送去了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让社工快速与他们建立了关系。但后续的跟进中,社工又不难发现,这些临时性的帮扶,能够真正带给困难家庭什么长远、持续改变呢?这些困难家庭,要么年老体弱、要么以老养残、要么感觉无能为力、得过且过,除了给予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保障他们基本生活和安全外,似乎也不知道还能改变什么。社工们也表示困惑于可以如何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更好帮助他们改善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项目思路和服务模式
督导团队在与社工们共同探讨、现场走访的过程中,引导社工以优势视角去看待这些困难对象,发现他们并非一无所有,相反当中大部分人还是有一定的潜能和资源的,例如大部分对象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种菜养家禽、有闲置农田共享、有家庭成员可以互相扶持等。如何善用他们的潜能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自力更生、走出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呢?
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督导团队与社工们共同构思出了以“个人增能”为基础、“家庭支持”为依托、“社会支持”为补充的三级评估介入机制,并最终设计了梯面镇“无独有偶”特色项目,探索扶老助困的新路径、新方法。
首先,建立服务对象分层评估机制。引导社工们分别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按顺序评估服务对象的处境和需要,然后从三级机制有策略性地介入。对于有能力的的服务对象,优先的介入思路是赋权增能、助人自助;其次,梳理困难家庭或个人重要的支持者。协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恢复家庭功能、增加家庭支持能够更好让他们互相扶持;最后,针对个别情况分类介入。对于临时有生活困难的有能家庭或已经无太多能力可运用的对象(如独居高龄长者),则通过社会支持作为后盾和补充。
“无独有偶”是指服务对象在应对艰难困苦时,并非孤立无援,而是有我们在一起。寓意困难对象在前进路上,始终有我们社工、社区各界的陪伴同行、大力支持。“无独有偶”——扶贫助困特色项目共有四个服务产品,分别是个案管理服务、公益集市互助平台、乡村志愿队培育、成长学堂提升计划。
一、对有需要的困境家庭开展个案管理服务,陪伴同行,并通过本项目的服务平台和资源促使服务对象成长和改变。二、建立线上线下公益集市平台,可以帮助困难对象销售农产品、手工品等增收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提升社会参与、增长见识和能力、改变“等靠要”的惰性思维以及恢复生活的自信;通过公益集市平台,可以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困难对象、参与帮扶行动,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困难对象解决生活临时困难、点亮微心愿、增加社会支持。三、培育乡村志愿队,可以为困难对象提供临时生活帮扶和照料等志愿服务,可以成为公益集市互助平台的协助者,还可以发展成为成长学堂的导师、同行者,正向引导困难对象成长发展。四、成长学堂则可以定期为困难对象及家属开展健康知识学习、生活技能训练、情绪管理与辅导、家庭相处沟通之道以及农业技术及销售技巧学习等一系列的培训,并且借助公益集市平台整合的经费、资源,为成长学堂的可持续运作提供资源保障。四个服务产品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服务链。
三、项目执行情况
“无独有偶”项目从2020年9月开始构思成型、10月、11月调研和筹备,再到12月正式启动仪式,终于走上了正式试行的阶段。目前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初显成效。
(一)搭建平台,推动农户参与
通过微信群、微店等形式,搭建了线上公益集市平台,将农户与有意愿购买农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商家、居民等对接起来,实现农产品的线上订购和销售。同时,在镇政府党委的牵线搭桥和支持下,社工站在镇内争取到2个免费的农贸集市的摊位,一个在镇生活中心、一个在旅游景区红山村内,均是人流较大的地方,为农产品的销路和公益服务的宣传倡导奠定了基础。对于增收的渴望,能够有效地调动困难对象积极参与进来,目前已经有10多户困难对象表示有兴趣参与,其中有5户已经通过平台销售起自己的农产品,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开启改变之路。
其中有一个单亲困难家庭,母女相依为命、赋闲在家,女儿患有严重癫痫症,经常发作导致失业在家,进而逐步与社会脱节、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断丧失,家庭也因为女儿治病而致贫,对未来生活感到无助和担忧。通过社工的个案跟进以及提供资源、平台,现在母亲不仅鼓励和支持她女儿学习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尝试到工疗站试工,自己也积极走出家门,将自己剩余的农产品拿出来售卖增加收入,开始自力更生,尝试改变现状。
(二)增能增收,转变意识观念
通过帮助困难家庭增能或增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出路,进而增加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转变了对自己“无用”、“无助”或“等靠要”的意识观念。例如一女青少年,父亲已去世,要照顾车祸重残的母亲而辍学在家,因照顾压力大、对母亲的事故感到自责愧疚进而产生抑郁和自残行为,家庭陷入危机。通过社工的耐心开导和陪伴支持,她积极面对和治疗疾病,使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今年还成功考上了成人高考准备读大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她还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兴趣爱好制作手工烘焙产品等参与公益集市活动,还打算尝试“小创业”将自己家门口院子整理成一个悠闲茶歇点,供路过游客悠闲消费。现在她整个人生充满希冀,家庭功能也逐步恢复正常。
有一个困难长者,他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期一月两次透析,多年来的每月冶疗費用压得家庭难以支撑,自己又无法支持外出工作。为了帮助该困难农户增收,我们侨颐党支部也组队20人来到他家田地里体验田园生活并采摘购买农产品。这次的对接帮扶,不仅帮助该农户直接增收约1400元,可以支撑两次的透析费用,减轻家庭负担,也让他尝试到另一种增收的方法,增加对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同时在参与过程中我们也为其增能,现场示范如何与游客沟通及推介农产品,手把手教其学会使用微信收款。
(三)公益倡导,促进社会关注
为了促进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增加社区知名度,我们项目特别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启动仪式,邀请了8个企业商家参与进来,并动员了6名在社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居民(例如有一位是广东好人)成为本项目的的公益代言人,参与项目的宣传推广。本次启动仪式更是得到了花都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对本项目的了解和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资源参与进来,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一爱心人士,捐赠一批老年人衣服用于公益集市义卖,所得资金可用于项目的发展或帮扶困难对象。2021年新年伊始,百丈禅寺的法师们前来为10户困难对象开展新年慰问活动,为他们送上米、油、牛奶等生活物资,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的同时送上关怀。
四、项目的回顾与反思
很荣幸有机会成为本次的“红联共建单位”,与梯面镇社工站社工一起度过了愉快又充实的半年时光。社工同行路上,有“带月荷锄归”的坚持,亦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感动,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成长。相处的点点滴滴,使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回首整个项目推进过程,总结当中的心路历程,反思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不足之处,提出改善优化设想,以期项目能够持续发展,生根发芽。
“无独有偶”项目就像我们督导与社工们一起共同智慧的结晶,一起构思、一起设计、一起推动项目的成长,现在他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正在嗷嗷待哺,我们都期望它有朝一日能够茁壮成长、为社会发光发热。为了做好这个项目,我们督导团队曾经这样努力过。第一、传递社工理念。引导社工们以优势视角看待服务对象,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和资源,实现助人自助;第二、开展相关培训。围绕本项目社工的需要,专门开展了“乡村志愿者培育与发展探索”、“优势视角与属地社区资源善用”、“个案工作技巧”、“服务思维启发及探索”、“活动程序设计”等主题工作坊,助力社工提升能力,更好推进项目的发展;第三、采取“行动支持”。在特色项目启动仪式现场,将“支持承诺”变成“团建行动”,我们督导与侨颐其他同事一起出席启动仪式,一起参与公益集市,一起到困难农户家中,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挖番薯淮山、摘青菜瓜果、砍甘蔗粉葛,购买农家特产,提供消费反馈,希望通过“购买行动”与“农事体验”,为项目运作提供更多先行经验,协助梯面社工更好操作后续服务。
从目前项目前期的试运营效果和社区各方的参与情况来看,进展尚算顺利,项目是比较有可行性的,未来可期。反思发现项目现存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改善。
(一)产品品质有待提高、在地购买力尚且不足。本项目的关键点是透过公益集市平台帮助农户助销产品让困难农户得以增收,进而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进来达到增能目的。而当前梯面镇农产品的内销力尚且不足,在未做出特色或品牌影响力之前,难以达到一定规模的销售满足农户的预期,容易打击他们持续参与的积极性。因此,项目前期亟需社会爱心支持,帮助项目成长。改善的设想:可以通过党建引领作用,由镇党委牵线搭桥,动员辖区党组织、党员对接帮扶,通过各种形式订购一定量的农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在此过程中,不断帮助农户提升生产品质、做出特色和知名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可以良性运作。
(二)困难对象散居地域广阔、资源转换成资产有挑战。困难对象分散,资源难以集中,部分困难对象参与意愿不强,给项目的全面推进带来阻碍。改善设想:从参与意愿强的对象着手,做出成绩、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先一部分农户“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起来。